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

敘事與故事時間

    這 是指故事中事件的順序,以及其相互的關係。敘事時間和實際的時間順序不同,因為它和文學安排相關,與歷史次序無關。在研究古代歷史時,這個觀念非常重要, 因為對那時記歷史的人而言,將事情作戲劇化的描繪,比記錄其先後次序更加重要。四卷福音書的比較,是最佳的說明。符類福音(馬太、馬可、路加)給人的印象 是,耶穌只工作了一年;但約翰詳述了他兩年的工作。理由為,約翰提到三次逾越節(二13,六4,十一 55),而符類福音只提到釘十架的逾越節。這些記載顯然不是要按時間順序;福音書的作者最關注的,是說明耶穌的生平與工作的重要性,而不是要詳述它的生平。即使在馬太、馬可和路加福音中,事情的順序也相當不一樣。

   
司登柏格提到以「暫時中斷」或懸而未決,作為將讀者引入劇情的辦法。作者會讓故事發生「斷層」,就是變動事件,或對未來不 提 供充分的知識,產生懸疑。捆綁以撒的故事就出現這種情形,因為讀者感到以撒不會喪命,但是究竟如何,卻到最後一刻才分曉。不過,正如司登柏格指出,聖經的 傾向是減少懸疑性,因為上帝掌管世事;既然上帝在上掌權,就不當過分強調不確定性。敘事者要掌握劇情或狀況的變動,以暗示或塑造故事的未來,辦法是透過類 比、範例,或戲劇式的預測。

   
故事中給予事件的空間,是根據作者的目的而定。創世記第一至十一章,是萬花筒式的衝刺,沖過一連串令人眼花撩亂的事件,而它們之間的連繫,主要是靠經文的敘事(或神學)目的。然而,創世記其餘部分就是列祖的故事,卻大大放慢腳步,用很長的篇幅,帶我們進入一連串互相關聯的細節中。同樣,福音書有時會被稱為前言冗長的受難故事,因為其中受難的記載很長,與描述耶穌其他工作的情景不成比例。考彼波說,對約翰而言,「整個故事涵蓋兩年半的時間,但其中提 到的情景,只占兩個月左右」。這一點能幫助我們去研究作者選擇題材的過程,以明白他如何發展結構佈局、強調重點。對福音書的作者而言,問題不是要寫什麼,而是要省略什麼(參約二十一25)。

沒有留言: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