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

帖撒羅尼迦的史地

    帖撒羅尼迦原名塞馬(Therma),是馬其頓王的兒子該撒特(Cassander)將軍於主前315BC重建。他以太太的名字作為城重建後的新名。在的太太是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妹妹。

    帖撒羅尼迦於愛琴海西北部,Thermaic Gulf彎 畔,是馬其頓省省會,也是馬其頓省的一個重要海港,為輸往馬其頓省內陸的交通樞紐和貨物集散地。在保羅傳道當日,帖撒羅尼迦人口估計大約二十萬。在當日世 界中,若果和以弗所安提阿相比,帖撒羅尼迦並不是一座世界級大城,也不是一個世界級的大海港。但它郤對是事馬其頓省的內陸城市鄉鎮十分重要,帖撒羅尼迦是 它們通往世界的大門。今天的帖撒羅尼迦仍是如此,人口大約一百萬,是馬其頓省會,是今日希臘的第二大城,名為薩洛尼迦(Salonika)

    昔日帖撒羅尼迦遠較腓立比為大,腓立比是一內陸城鎮而帖撒羅尼迦則為一海岸邊港口。它也為於通往羅馬的驛道(The Egnatian Way)的中途站。經過這驛道,客旅,商人和貨物,都可循陸路向西前往亞德利亞海畔,乘船往羅馬去。另外也可以循驛道轉往於東北部一百二十公里遠的腓立比,和位於腓立比以北流入黑海的多瑙河河畔的城鎮鄉村。昔日有相當數量的猶太人聚居於帖撒羅尼迦,所以那裏設有猶太人的會堂。

    帖撒羅尼迦由地方官(17:6)管轄。地方官politarchs一詞出現在昔日羅馬帝國的公文記錄和碑銘中,是給那管理馬其頓省內城市方伯的稱號,相等於現今的總督。帖撒羅尼迦在保羅時代的一個「自由城」,也是馬其頓方伯的的駐防城。

沒有留言: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