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

解經報告:馬太福音28:16-20

一、前言(Introduction
    這是《馬太福音》最後的經文,是主耶穌差遣門徒的經文,好像今日我們禮拜結束時,牧師祝福會眾之後,差遣眾信徒到世界去為主耶穌做見證,宣揚「上帝國」(或「天國」)的福音。而這樣的使命一代傳一代,也實現了耶穌基督所宣告的:『所以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、子、聖靈的名,給他們施洗。

二、經文(Text
    參照信望愛網站之希臘文、中文翻譯與和合本聖經整理如下:
16  而十一個門徒們往加利利去,到了耶穌向他們指定的山上。
17  他們既看見了耶穌就俯伏下拜,然而(當時)還有人懷疑。
18  且耶穌進前來,對他們宣告說:「所在天上和地下有的權柄,被(上帝)賜給我了。
19  所以你們去使萬族作門徒,施洗他們,歸於父、子、聖靈的名,
20  教訓他們遵守所有凡我吩咐你們的;看哪!所有的日子裡我就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」

三、文學類型分析(Genre Analysis
    這段經文是有情節的,描寫耶穌基督復活以後,門徒們按著約定到加利利的一座山上,在那裏他們真的遇見耶穌基督。雖然他們心中仍有疑惑,但是耶穌並沒有放棄他們,還勉勵與差遣他們。因為本段經文,將這段情節敘述下來。所以,在文學之類型,是屬於敘事文體。

四、歷史背景(Historical Background
(一)作者
    福音書的作者,不像保羅書信,可以由經文找到證據來確定,通常是根據教會傳統的說法而定,但是就馬太福音而言,可信度卻差一些。所以,此福音書的作者是誰,尚不明確,但是為了方便,我們仍稱之為「馬太福音」。[1]
(二)日期
    《馬太福音》對法利賽人和拉比的描述,多於《馬可福音》。而拉比是在公元70年後較有政治地位。由此可以斷定《馬太福音》寫作時間,應該是在公元70年代。[2]
(三)寫作地點
    《馬太福音》最有可能的寫作地點,是在敘利亞-巴勒斯坦境內。在公元七十到八十年代中,那個地方的拉比的勢力很大。[3]
(四)寫作目的
    面對拉比勢力的增強,為使猶太基督徒能不受其影響,《馬太福音》所收集的耶穌之教訓,好讓讀者(猶太基督徒)認識成為耶穌的門徒,並不輸給做這些猶太拉比的門徒。不僅如此,還鼓勵這些讀者,要把福音傳到外邦。[4]
(五)寫作風格
    《馬太福音》的寫作順序,是照耶穌的言論的主題來編排。為了與摩西五經比對,通常分成五部份,把耶穌描寫成為「新摩西」。[5]
    而這卷福音書,原本可能是一份新信徒的培訓材料,並且再三強調,耶穌的生平應驗了猶太人的聖經,好說明耶穌就事祂們所盼望之「彌賽亞」。這樣的寫作方式,如同訓練有素的文士。[6]

五、前後文脈絡Links with Preceding Text and Following Text
《馬太福音》28章是描述耶穌基督復活和復活以後的事蹟。1-10節,告訴我們「頭一批見證耶穌復活的人」。11-15節,則告訴我們祭司當局,要兵丁如何向人解釋墳墓為甚麼是空的,但是他們不願人知道耶穌復活的事實。[7]
雖然如此,耶穌基督確確實實復活,並且和們徒在一起。不僅如此,還將傳福音的大使命交代他們,而大使命的內容就是『去使萬族作門徒』。然而這段經文是在《馬太福音》結束之處,所以沒有後續經文。

六、經文論點發展Development of the Argument in the Text
這段經文是從耶穌和門徒相約在加利利的一座山相見開始。雖然在們徒們當中,仍然有一些人心中懷疑。可使耶穌仍然向他們宣告上帝已經將一切權柄賜給祂,現在本著這樣的地位,要門徒藉由「施洗」和「教導」使萬族萬民的人都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。而耶穌也在這裡應許,門徒勇敢的去執行這個任務的時候,祂必要和門徒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可見,主不是放著我們不管,祂是隨時與我們同在,祂真的是「以馬內利」的上帝。

關鍵字研究(Key Word Study
希臘文是πορευθέντες,是動詞(第一簡單過去被動形主動意分詞主格複數陽性),其原形是πορεύομαι。這個字有旅行或前行的意思。在這裡說明我們傳福音好像是被動的,其實是我們主動配合主耶穌的呼召。[8]
(二)做門徒:希臘文是μαθητεύσατε,是動詞(第一簡單過去、主動、命令語氣、第二人稱、複數),其原形是μαθητεύω。「做門徒」是有傳遞性的,由自己開始成為主的門徒,在引導人成為主的門徒,而且這樣的行動是可以跨越種族、社會、政治、經濟、…等不同之領域。這也讓傳福音從個人化為教會整體之行動。[9]
(三)教導希臘文是διδάσκοντες,是動詞(現在、主動、分詞、主格。複數、陽性),其原形是διδάσκω。「教導」是有傳遞「做門徒」之使命之動力,使人因著「教導」成為主的門徒。[10]
(四)遵守:希臘文是τηρεῖν,是動詞(現在、主動、不定詞),其原形是τηρέω。「遵守」是讓「做門徒」之使命之動力,實現在個人身上。[11]

經文主要信息(Key Message of the Text
《馬太福音》中關於山上的信息宣講(如5:117:1),都與「國度」(Kingdom)有關係,此處也不例外。[12]所以,耶穌在此宣告他的主權:『所在天上和地下有的權柄,被(上帝)賜給我了。』(28:18
因此,祂可以向門徒宣告大使命:所以你們去使萬族作門徒。28:19
這個大使命的實踐是靠著教導遵守」,而內容是甚麼呢?就如主耶穌所說的『所有凡我吩咐你們的』,也就是從耶穌基督來的命令。當然這樣的命令不會因時間而變質,也不會一代傳一代而失去原有的精神。因為主耶穌應許『看哪!所有的日子裡我就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28:20
也因為主耶穌這樣之應許,我們相信福音的傳揚是透過做門徒,並且是在耶穌基督的權能導引與保守下進行。使所有奉父、子、聖靈受洗的人,都可以參與在這個使命中,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。沒有國界、地位、經濟、…的限制。

經文的功能Suggested Appliction
這段經文最直接的功能,就是在門徒訓練的課程使用,使大家清楚作門徒意義,也知道如何進行。更重要有「耶穌同在」這樣美好的應許,是我們在這一生完成這使命之最大動力。
此段經文可以用在禮拜的講道,差遣弟兄姊妹去向周圍的人宣教,尤其是在台灣,走出禮拜堂,就是進入「宣教」地區,在異教的環境中,見證耶穌基督,「遵行」耶穌所吩咐的,才能去「教導」別人遵守。
此段經文也可以編排成戲劇的方式,於青少年團契或主日學時使用。



參考書目

楊慶球。《證主聖經神學辭典》。香港:福音證主,2001
卡森(Carson, D. A.)、穆爾(Moo, Douglas J.)。《21世紀新約導論》(An Introduction
to the New Testment )。尹妙珍、紀榮神譯。香港:天道,2007
季納(Keener, Craig S.)。《新約聖經背景註釋》(The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: New Testament)。劉良淑譯。台北:校園。2006
Green, Michael. The Message of Matthew. Leicester: Inter-Varsity,2000.
信望愛聖經網站:http://bible.fhl.net 



[1] 季納(Craig S. Keener),《新約聖經背景註釋》(The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: New Testament),劉良淑譯,(台北:校園,2006),32
[2] 季納(Craig S. Keener),《新約聖經背景註釋》,32
[3] 季納(Craig S. Keener),《新約聖經背景註釋》,32
[4] 季納(Craig S. Keener),《新約聖經背景註釋》,33
[5] 季納(Craig S. Keener),《新約聖經背景註釋》,33
[6] 季納(Craig S. Keener),《新約聖經背景註釋》,33
[7] 季納(Craig S. Keener),《新約聖經背景註釋》,136-7
[12] Michael Green, The Message of Matthew, (Leicester: Inter-Varsity,2000), 320.

沒有留言:

熱門文章